(记者团 张子铎 熊树星 曹青青 刘郑磊) 在校园里,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一些人,却很难记住他们的脸庞;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谈论这些人,却很少真正去了解他们;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叔叔、阿姨,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那么平凡,却有着你我没有的故事......他们就好像一片片“绿叶”,衬托着学校办学事业这朵“红花”,让它开得越发艳丽而多姿。
绿化工车大爷:每一次绿化都是一次创作
“看着学校的花花草草,我心里就高兴,心里就美。”身穿一件半旧半新的迷彩服,手拿一个长达2米重约20多斤的割草机的绿化工车大爷满足地说道。
车大爷是芜湖清水人,从父辈开始一家人都是搞绿化的,虽然车大爷年事已高,却是同事们公认的园艺能手。
车大爷的工作除了每天定时给花草树木施肥、治理病虫害和花木栽培养护外,还要定期修剪草坪和保养绿化机具。
“这些花花草草都是生命,种下它们,看着它们成长就是一种乐趣”,“干绿化这么多年了,离不开这些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花花草草了。”车大爷看着自己布满老茧和伤口的双手欣慰地说。
在我们身边,校园里其实有很多像车大爷那样普通的园丁,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绿化,每天辛勤地为师生营造绿色的环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满眼绿色的校园才有了生命和美丽。
宿舍管理员陶阿姨:“她们,都是我的孩子”
陶丽丽是春华园9栋的一位宿管阿姨,楼里的同学们都喜欢叫她“丽丽阿姨”。“我都把她们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的!”在采访过程中,陶阿姨好几次谈到她与9栋姑娘们的特殊感情。
陶阿姨每日的基本工作主要有五大块:巡查寝室、打扫卫生、进行贵重物品的登记、外来访客登记以及协助维修工人进行物业维修。
在值班室的墙上,五本黄色封面的记录本整齐地挂在上面,本子里一张张整齐的表格分别记录着寝室钥匙的借用情况、学生晚归早出情况、物业保修、两位轮班阿姨的值班留言等情况。翻开值班留言簿,里边都是陶阿姨和同事工作交接的情况记录,清晰的字体让人一目了然。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和这些大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好几岁呢!”陶阿姨笑着说。采访即将结束,有同学来值班室找陶阿姨拿之前暂放的书本,陶阿姨很熟络地喊出了同学的名字,亲切地为她拿书。
保洁员钱阿姨:校园里的美容师
每天,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当人们还躺在暖和的被窝里酣睡的时候。钱阿姨就要起床,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离家不近的学校。
中午十二点,走在教学楼道,钱阿姨穿着工作服,头发有一丝凌乱,手里拿着扫把。“每天六点多钟就要到学校里打扫卫生,四五点左右就要起床,大概五点半吃完早饭就步行赶来学校了。”家住鲁港新村的钱阿姨说道。清扫教室、擦拭瓷砖、打水烧水等都是钱阿姨的工作。
问到工作是否辛苦,钱阿姨无奈的说,清理小广告是最让人头疼的。广告贴在桌上单靠手是撕不掉的,必须要用铲子铲才行。记者采访过程中,钱阿姨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扫把,一丝不苟地打扫教室。
钱阿姨,是校园里一位普通而平凡的清洁工,但确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正是他们默默地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换取校园的洁净,带给师生舒适的学习环境。
食堂蒋大叔:为同学做饭很幸福
临近傍晚5点,越来越多的同学涌入花津校区一食堂,此时的蒋大叔正在摊饼锅旁摊鸡蛋饼,一锅四张饼,他摊饼的动作很娴熟,倒面液,刮面皮,撒葱花,灌蛋液......
由于家住芜湖步行街附近,蒋大叔每天早上很早就要从家里出发,骑车40多分钟到学校,然后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蒋大叔在食堂的工作以切菜为主,早上会帮同学们打粥、煮鸡蛋、摊饼子,中午和晚上主要负责打饭或煮面。
蒋大叔整天乐呵呵的。当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时,他笑着说:“看到同学这么爱吃我摊的饼,心里自然就高兴嘛!”
编后语 这些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生动而又感人地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缺少美,往往缺少的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大学校园里,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后勤员工在内的一些劳动者,他们所做的一些工作往往不为我们所注意,但却值得所有师大人投以赞赏和尊崇的眼光,报以一颗感恩的心。
他们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无论是宿管阿姨的叮咛,还是食堂师傅的笑脸、抑或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贴心关怀,都是发生在校园里普普通通的小事。但这普普通通的人和事,却提示我们:只要用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那么,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能汇聚成爱的海洋和巨大的能量。
(以上为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