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青春踏浪新农潮 ——劳动实践课走进平铺镇感知智慧农业
编辑:张德生 预审:胡悦超 终审:叶丹  发布时间:2025-05-08

本网讯(文/图 李想/张德生)当科技与农业碰撞出智慧火花,当青春与乡村激荡起振兴浪潮,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正在展开。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劳动教育内涵,5月7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教研室组织40余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劳动课学生走进繁昌区平铺镇新林社区,开展“智慧农业新体验 劳动教育铸青春”主题的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乡土,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下午三时,同学们乘坐的大巴车缓缓驶入繁昌区平铺镇新林社区,来到了实践活动的第一站——中科院伏羲农场。在展厅内,同学们围在屏幕前,全神贯注地观看智能农业专题短片。影片中,数据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卫星遥感精准分析土壤肥力,人工智能实现智能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现代科技手段如同魔法,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生产力”。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在设备展示区见到了短片中的“主角”,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先进的农业设备与技术。现场惊叹声不断:“原来种地也能像玩高科技一样,今天算是见识到未来农业的样子了!”在这里,他们得以窥见未来农业的模样,深切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大力量。

随后,同学们来到宏庆数字育秧中心。刚走进中心,一股清新的秧苗气息扑面而来。基地技术人员热情地迎接同学们,通过生动形象的现场演示,详细介绍了种植养殖技术创新、农业产业链构建及与当地社区合作模式。同学们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聆听,眼神中满是对农业科技的好奇与探索。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智能温控大棚。一排排草莓植株整齐排列在立体种植架上,蓝莓丛下,细密的滴灌管道蜿蜒如脉络。头顶的 LED 补光灯模拟着自然光照,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调控系统自动调节通风与遮阳帘,逐步打破同学们对传统农业的固有印象,真切感受到科技如何重塑传统种植模式。

D8D50

而新林社区农旅驿站里,“三园一站”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的分享会同样精彩。驿站内,充满乡村特色的装饰与现代化的展示设备相得益彰。“三牌桃园”新农人陈星星走上讲台,分享“我的创业经历”。他从最初返乡创业的迷茫与艰辛,到不断学习技术、开拓市场,最终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分享结束后,现场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没有因为不熟悉农业技术走了很多弯路?”“怎样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产业?”陈星星耐心解答,还鼓励同学们:“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只要有想法、肯奋斗,就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次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现代农业基地,同学们近距离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成果,加了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新产业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建立了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意识,激发了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热情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安徽师范大学此次活动是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具体实践,也是强化“五育并举”、落实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拓宽实践路径,搭建更多优质实践平台,引导更多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光彩,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