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后勤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材料汇编(第7辑)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6-10-03

 

         1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高等学校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若干规定

      3、中共安徽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制定安徽师范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4后勤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督导方案

     5、后勤党委“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我部研究制定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教育部

2016721

 

 

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普法教育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与主要目标

  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要求,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围绕“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法治理念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良好法治基础。

  ——坚持分类指导,学用结合。根据不同地区、部门、学校和对象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系统规划,全面推进。科学规划法治教育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宣传宪法等法律知识,全面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坚持开拓创新,注重实效。创新工作理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深入开展参与式、实践式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教育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与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教育系统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教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教育系统七五普法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按照国家七五普法规划要求,在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使教育系统深入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深刻领会讲话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宪法日教育仪式和内容,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不断提高教育系统的宪法意识。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环保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坚持结合教育实际和需要,大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教育系统践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学习宣传党章,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内法规。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鼓励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与熏陶作用。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健全守法信用记录,完善教育领域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二)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统筹规划各学段法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探索法育的规律与特点,以宪法教育和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将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方法途径,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整合各部门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开展法治教育的机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

  (三)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理水平

  以宣传贯彻实施《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系统依法治教。深入开展依法治教示范区创建,将法治知识普及、法治观念养成与法治实践进展紧密关联,作为示范区的创建内容和评价指标。在教育部门、学校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普法宣传、依法治理方面的作用。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依法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体制,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定并公布教育行政部门权责清单。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学校章程建设,发挥章程在学校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健全校内民主管理体制,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权益保护和救济机制。

  三、工作举措

  (一)大力实施教育系统法治观念提升工程

  ——落实教育行政部门日常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教育系统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规划,健全评测机制。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部门公务员培训总体规划,在其他各类公务员培训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保证法治培训课时数量和培训质量。要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创新培训考核方式,探索建立依法治教案例库和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法治能力评测工具。

  ——大力提高校长的依法治校能力。制定中小学校长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校长任职应知会用的基本法律原则、常识及规定。建立国家及省级校长依法治校能力培训机制,重点培养一批具有法治思维和擅于运用法治方式管理学校的管理者,并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的法律素质。把校长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校能力作为校长任职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全面提升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结合学校依法治理需要,贴近教师工作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和学生合法权益的能力。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深入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全员法治培训,培养一批法治观念强、法律素养高、法律技能强的优秀教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教学观摩、法治演讲等活动,提升教师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专题培训、报告会、研讨会、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一定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

  (二)统筹推进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

  ——坚持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开设法治教育相关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四落实”,着力解决法治教育在课时安排、教材建设、师资配备与培训、教研科研、经费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有关学科课程、学校活动和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逐步使青少年树立宪法意识、巩固国家观念。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法治教育,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不断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在开学第一课、班队会、社会实践、毕业仪式等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夏令营等活动,结合安全、禁毒、国防和防止学生欺凌等专题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根据青少年学生需求,有条件的学校每学期要举办一次法治讲座,开展一次法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服务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法治教育力量。

  ——加强对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与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保证法治教育时间。把学生法治教育综合情况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校长任期考核、教师业绩考核、学生操行评定等挂钩。积极创建法治校园,鼓励和指导学校完善校内法治教育的宣传栏、张贴画等,营造良好的体现法治文化的校园环境。

  (三)切实加强教育普法队伍建设

  ——提升法治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配齐法治教育课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中小学要配备12名专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不具备条件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多校联合聘用法治教育课专任教师。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通过国家和省级选拔培训,在七五期间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建立国家或省级法治课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培训基地,加强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教师的专项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录用法学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担任法治教育专任教师。

  ——加强兼职法治教育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从司法、消防、公安、医护、环保等部门聘请兼职法治教育教师的制度,进一步增加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内容。畅通服务渠道,完善聘任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鼓励引导高等学校法律专业师生、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工作者等加入教育普法志愿者、法治辅导员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普法水平。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法治教育宣传的积极性。健全普法联络员制度,组织引导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司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组建教育普法顾问团、普法讲师团等,建立完善普法人才资源库,健全普法表彰激励措施。

  (四)不断创新丰富法治教育资源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相对集中的方式为区域内中小学校提供法治教育服务和支持。以国家或省级示范性基地为引领,研制实践基地建设运营的相关标准、教育活动内容和管理办法等,逐步加以推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动实践基地成为集实践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法治教育场所。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组织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实践基地学习掌握法治知识。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设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各地争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所符合标准的省级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在中小学设立具备一定实践性、互动性教学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

  ——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加强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为核心的网络建设,争取在七五期间实现大部分中小学都能通过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共享优质法治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情景化、生动化的法治教育。开发多种形式的网络法治教育课件,探索建立法治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持续开展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鼓励师范院校、政法院校等高等学校设立法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创办青少年法治教育专业期刊,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课件大赛、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等活动,大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资源开发与交流宣传。积极与相关单位或组织联系沟通,共同搭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教育公益普法制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广告栏等载体,积极推动新闻媒体参与教育系统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教育法治宣传优秀品牌。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便民法律咨询,在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宣传法律知识。

  ——建立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和特殊群体学生的专项普法工程。支持法治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推进远程法治教育发展,使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能接受必要的法治教育。重视加强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群体的法治教育和服务支持,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五)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创建活动

  ——开展依法治教示范区域创建活动。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要求,研究制定依法治教评估指标和工作标准,推动在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依法治教示范区,以法治为基础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新型关系。建立权责统一的教育行政执法体制,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理能力。

  ——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制定发布依法治校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学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健全章程核准后的执行和监督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依法治理水平。

  ——建立学校法律服务支持体系。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高等学校要有机构专门负责依法治理和法律相关事务工作,聘请专任法律顾问。鼓励中小学视情况配备法律顾问。地方教育部门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律师协会合作、借助高校和研究机构力量等方式,搭建区域内中小学校法律顾问资源共享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教育普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法治宣传教育,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普法,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抓紧抓好。

  (二)健全教育普法的领导工作机制。继续设立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部机关及全国教育系统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法制办公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本部门、本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教育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需求开展普法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加强与综治办、司法行政、公安、法院、检察院、团中央、妇联等部门组织的联系沟通,共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

  (三)强化普法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安排经费,积极支持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普法网站建设,深入推进教师法治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大力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表彰等工作。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创新工作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学校要将法治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考核评估。探索将法治教育内容纳入教育专项督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教育的第三方评价,及时了解普法工作成效、社会公众对教育普法的工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改进普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高等学校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若干规定

 

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高等学校的深化落实,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作风建设,根据中央精神,针对高等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出国(境)管理规定。学校党员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不得持普通护照、港澳台出入证件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未按规定公示的不予核销相关费用;不得以学术交流合作或其他出访名义变相公款出国(境)旅游。

二、严格执行兼职取酬管理规定。学校党员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不得在社会团体、基金会、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兼职;经批准兼职的校级领导人员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薪酬;经批准兼职的院系及内设机构领导人员在兼职单位获得的报酬,应当全额上缴学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奖励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三、严格执行科技成果转化取酬有关规定。学校正职领导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获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获取股权激励;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但获得股权激励的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权为所持股权的企业谋取不当利益。

四、严格执行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有关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不得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和奖金;不得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校级领导干部不得在校内所属单位违规领取津贴、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校级领导干部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出席校友活动等属于领导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得领取劳务报酬。

五、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学校不得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组织公款旅游和与公务无关的参观;不得混淆内外宾接待开支;不得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

六、严格执行会议管理等有关规定。学校不得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不得借举办会议、干部教师社会实践等名义组织观光旅游;不得组织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发放会议纪念品。

七、严格执行婚丧喜庆事宜有关规定。学校党员领导干部不得邀请与举办者本人有直接领导关系的下属单位人员或工作职责涉及的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宴请人数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不得违规使用本单位公车、公物或有业务往来单位的宾馆、饭店、招待所、食堂等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不得分批次、多地点或采取“化整为零”方式变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

高等学校党委、纪委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标准不降、要求不松、措施不减,加大查处通报曝光力度;深入调研分析本单位“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针对隐形变异问题及时制定办法措施;强化追责问责,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也要根据情形,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以问责常态化倒逼责任落实。


 

中共安徽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制定
安徽师范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着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是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也是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办学实力的现实需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校党委就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使命意识,强化历史担当,科学谋划学校发展

1、“十二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十二五”以来,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业绩。党建科学化水平有了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美丽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深入人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一批长期制约学校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学校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债务得到了根本性缓解。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成功跨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行列,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十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单位之一,成为安徽省首批“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获批皖南地区首家出版社,学校的发展平台得到了大力提升,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发展资源得到了充分汇聚,为学校“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校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教育的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从高等教育内部环境看,适应新常态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力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办学条件保障水平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性日益突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实现在新常态下更高水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看,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对全省高校提出了新的任务, 安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模式、内容、方法还比较单一对经济发展服务、支撑、引领的能力还存在许多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凸显。

从学校自身发展看,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七大战略”和“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八个高水平方案”取得积极成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服务的贡献度、显示度不断提升,推动内涵发展的保障能力得到提高。第十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了站在更高历史起点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的奋斗目标,谋划了建设实力师大、特色师大、活力师大、开放师大、幸福师大的美好蓝图,这些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省内外高校间的竞争态势尤其是优质生源和对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校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还需进一步突破,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管理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学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五个师大”的建设任务,认真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和举措。

3、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建设高教强省的要求,紧紧围绕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内涵发展,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把依法治校作为大学治理的基本方略。以《安徽师范大学章程》为统领,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发挥好学校在学术、文化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

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持,切实解决关系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为师生员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创设条件。

把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瓶颈。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速深化校内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资源配置机制、学术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激发活力,挖潜增效。

把优化结构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规划学科专业的布局和发展重点,调整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优化师资队伍配置,合理定位校区功能,重点理顺涉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结构关系,为高质量实现学校各项功能提供保障。

把强化特色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巩固传统优势特色,培育和打造新的特色,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高地和专业亮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把提升质量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继续坚持“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把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学校最急迫的任务,以建设一流的学科平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为支撑,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4、制定“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十三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注意把握好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协同推进与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与彰显特色的关系,要注意加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密衔接,与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校100周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十三五”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有较大提升。一批学科和领域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传统优势学科水平大幅提升,应用学科得到加强,新兴学科形成特色。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有所突破,应用研究得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政策咨询等方面产出一批有影响和显示度的成果,社会影响力持续上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校理校能力明显增强。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得到加强。校区功能定位明晰,花津校区功能配套更加完善,赭山校区功能调整和环境整治得到加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成效。学校综合实力在国内高校排名中争取进入前100名,跻身同类高校前10名之列,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5、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各环节、各要素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与保障作用,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协同培养、跨界教育纳入学生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本硕连读人才培养和探索研究生一级学科培养管理模式,扩大与国(境)外机构合作培养的力度与渠道,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具有师大特色、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凸显教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推进部分工科专业开展国际专业认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式,形成更加便捷、更加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网络课程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见习、实习和“三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培养,提升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决策、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教、学、管”一体化”。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建设标准,规范培养过程和环节。建立部门指导、学院负责、学生自主的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6、坚持学科领校,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把加强学科建设作为支撑和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提升我校学科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优化学科、学位点布局,重视基础学科,加强应用学科,发展新兴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培育优势特色研究领域,强化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一批“高端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加大各类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出一批重大成果。

7、坚持开门办学,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积极开展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的研究,着力构建为国家、区域及地方发展战略服务的组织体系,增强服务的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服务资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决策咨询能力。打造高端继续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培训水平。办好教育集团和幼教集团,建设附属学校一流品牌。加强考试阅卷基地建设,发挥出版社、学报和学刊的窗口作用,发挥校友会在联系、服务校友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营造学校良好公共形象。

8坚持文化引领,进一步增强文化服务与育人功能。遵循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建设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师大精神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依托,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引领优秀人才培养、引领学术发展、引领社会服务为目标,以文化载体、文化品牌和校园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师大文化。加强校史研究和校本教育,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和网络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中华文化和本校成果对外传播,提升学校的文化传播影响力。

9、坚持党管人才,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质量。着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下大气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学缘结构,支持教师到国(境)外交流、学习,加大教师国际化培养力度。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0、坚持特色发展,大力塑造教师教育品牌。突出师范院校的本质属性,始终把教师教育作为学校最坚实、最具特色的办学基础,打造区域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发挥教师教育在全省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特色建设,积极构建学校与中小学(幼儿园)、政府协同培养的新机制,完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争取试点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整体设计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体系,培养高水平教师教育人才。有效整合办学资源,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建设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教师能力发展平台和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对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领域的前沿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建设好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

11、坚持对外开放,努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强化办学国际化意识,把国际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构建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的机会,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全校覆盖。积极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大力推动国际研究合作,着力加强与国家战略发展和学校发展重点领域的相关国家、区域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加强办学骨干的对外交流,提升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办学的国际化视野。

12、坚持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革命性影响,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高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整体设计并推进全校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保障与安全体系,健全信息资源与网络应用体系,优化网络服务体系,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快学科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建成开放式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和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智慧校园,实现资产、设备、能源配置的数字化、智能化跟踪管理,打造智能、安全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完善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发优质数字资源。

13、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增强学校发展活力。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完善推进教育改革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分工协同,推进科研分类评价,优化科研队伍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资源汲取、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加强对综合改革的领导,确保改革全面、稳步、有序推进。

14、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升治校理校能力水平。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牢固树立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章程建设为抓手,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完善教授治学机制,充分发挥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术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代会、学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校工作的顶层设计,提升谋划与统筹学校发展的能力,增强管理的执行力。整合办学资源,调整并优化院系设置。

15、坚持和谐发展,努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以资源整合科学、使用效益突出、服务设施完善、监管措施有力为目标,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提升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保障度。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切实做好各校区功能配套、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资源配置、监管和效益相结合的资源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服务教学、科研和支撑师生发展的水平。加强美丽校园、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建设,着力构建校内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稳妥做好医保、社保工作,建立完善困难师生帮扶体系,持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幸福指数。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十三五”规划稳步有序推进

16、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思想保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扎实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编制并落实“十三五”规划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7、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选好管好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在服务师生的最前沿发现干部、使用干部,努力形成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处级领导班子配备、结构和整体功能,加强处级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加强管理、考核和监督,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用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18、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强化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推动落实党委抓、书记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校党委“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的作用、院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评优评先活动,不断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贯彻执行党员发展工作细则,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健全党员教育、关怀、帮扶、激励、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考核,把抓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加强追责问责,以严明的纪律推动工作落实。

19、加强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要求。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联系师生,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不断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防腐拒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安徽师范大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暨建设廉洁校园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努力构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各方面都较为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健全权力制衡体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优化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服务安徽崛起而努力奋斗!


 

后勤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督导方案

 

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要求,根据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做好后勤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督导工作原则

(一)坚持从严督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把从严要求贯穿和体现到学习教育全过程。对与上级和学校党委要求不符的、工作不力的,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指出的严肃指出,该纠正的坚决纠正。

(二)坚持分类督导。在实现督导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党组织和不同层次党员实际,针对学习教育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需求,细化督导措施,压实督导责任,防止学习教育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三)坚持重点督导。突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围绕学习教育的主要措施,紧扣工作重点,明确督导标准,统筹推进工作,确保学习教育各项规定动作落实到位。

    二、督导工作重点内容

    (一)学习教育动员部署

1、是否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作为必学内容,推动讲话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2、是否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以及学校党委关于“两学一做”的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王学军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校党委书记顾家山的动员讲话精神

3、是否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学习教育进行周密部署,对学习教育作出安排。

4、党支部学习是否有学习记录、记录是否完整。

    (二)学习教育组织保障

    4、是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各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求真务实作风开展学习教育。

5、是否开展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人抓、有人管。

6、是否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参加学习教育。

    7、是否针对不同类型党员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保障必要的时间、场地、经费等。是否建有党支部微信群,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

    (三)围绕专题学习讨论

8、党支部是否因地制宜制定学习计划,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明确自学要求,引导党员搞好自学;是否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

9、是否加强学习教育分层分类指导,区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分别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践要求,采取务实管用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10、是否丰富学习手段、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开展集中辅导、专题研讨、警示教育等活动。

    11、党支部是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围绕三个专题开展学习讨论,“五查五看”是否落实到位。

    (四)创新方式讲党课

    12、党支部是否对党课作出安排,党员领导干部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党课内容是否做到“三个讲清楚”。

    13、是否组织先进模范、党员联系实际讲党课。

    14、是否组织在“七一”前后集中安排一次党课。

    (五)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15、基层党支部是否组织11月底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按要求征求意见,开展谈心谈话,进行党性分析,查摆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

    (六)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16、基层党支部是否组织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

17、是否依据民主评议和党员日常表现,确定评议等次。

(七)认真抓好问题整改

18、是否分别针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落实等,坚持边学边查、立行立改,做到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改,大问题和小问题都不放过;是否健全和完善了相关制度规定,形成长效机制。

(八)立足岗位作贡献

    19、是否组织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是否结合实际,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20、是否在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中,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九)领导干部作表率

21、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学讲话、强党性、转作风、提能力”活动,做到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22、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做到与党员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党员民主评议。

23、是否组织召开支委会,专题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把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习内容;是否组织支委委员集中研讨,深化学习效果。

24、是否组织召开以“两学一做”为主题的年度民主生活会。

25、党代表是否在学习教育中发挥带头作用,为广大党员当好表率。

三、督导工作方式

(一)加强面上督导。制发学习教育进展情况报表,及时掌握整体进展情况;定期分析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采取面上通报、点上指导、重点约谈等方式,加大调度力度。

(二)开展实地督导。各督导小组采取调研、检查、听取汇报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实地督导,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推进工作。

    (三)实行专项督导。围绕学习教育主要措施,按照各项重点活动开展的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分项开展督查,严格督导程序和标准,确保工作实效。

    四、督导工作要求

    (一)认真履责,准确定位。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严格按照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开展工作,切实履行督导职责,认真做好各项督导记录。找准工作定位,紧紧依靠所督导党支部抓好学习教育,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指导,严格把关。认真指导帮助所督导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工作,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督促所督导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做到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

(三)讲究方法,加强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多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多到党员群众中听取意见,多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全面掌握学习教育动态。及时报告所督导单位学习教育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负责任地提出意见建议。加强与所督导单位沟通协调,科学合理安排督导工作。

(四)严格自律,维护形象。带头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保密纪律、廉政纪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全面准确地反映情况,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自觉维护良好形象。

 

附: 后勤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分工

第一督导小组:黄  强(组长)         桂晓骏

督导党支部:  第二党支部、第四党支部

第二督导小组:邵登辉(组长)  吕幸华     张正重

督导党支部:  基建处党支部、校医院党支部

第三督导小组:叶  丹(组长)  唐俊生     陈雨龙

督导党支部:  第一党支部、第三党支部

第四督导小组:孔德新(组长)  徐成文      

督导党支部:  第五党支部、第六党支部


 

关于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根据省委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方案》(皖学办发〔20162号)及学校党委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后勤党委各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双争”活动,在后勤选树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坚持各党支部、全体党员齐参共建,把先进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做法发扬光大,让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用先进典型引领后勤风尚,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带动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争做优秀的浓厚氛围,着力打造运用正面典型开展学习教育的后勤品牌、后勤特色,努力让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每名共产党员都成为先锋模范。

二、双争标准

1.先进党支部的基本标准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看齐,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切实履行党建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团结带领党员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服务师生、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真抓实干,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2.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章,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业绩显著、事迹突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正廉洁,品德高尚,受到党员群众广泛赞誉。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分级实施。“双争”活动开展,各基层党支部共同参与,分级实施、分层推进、上下联动,着力带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2.注重继承创新。要在用好已经开展的有关创建载体基础上,根据党支部实际情况和党员岗位特点,进行深化和拓展,创新设计载体,提出具体要求。

3.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首创精神,激发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担责、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内生动力。

4.突出抓在日常。要把“双争”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始终,融入到基层党建日常工作,推动“双争”活动长期坚持、持续开展,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四、组织实施

1.深入宣传发动。各党支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双争”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党支部和党员制定具体方案或工作计划。要通过召开会议、调研指导等方式,精心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双争”活动顺利开展。

2.对照标准创争。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要主动对标先进标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坚持立行立改,抓好整改落实,着力提升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先进典型。

3.逐级网上申报。各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通过开展“双争”活动,达到先进标准后,按照逐级申报的原则,通过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评价系统,及时向后勤党委申报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并上报简要先进事迹材料。

4.逐级审核遴选。后勤党委通过学习教育纪实评价系统,对收到的申报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认真进行审核,坚持好中选优,反复对比分析,遴选确定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请党支部于106日(周四)前将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名单(附件34)同时将简要先进事迹材料(500字左右,图片2-3张)报党委办公室,电子版发送到赵栋待办事宜。

5.逐级向上报送。后勤党委从遴选确定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中,认真进行比选,107日前通过学习教育纪实评价系统,向学校党委报送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候选对象同时将简要先进事迹材料(500字左右,图片2-3张)报学校党委组织部,电子版发送到ahsdzzb@126.com。学校党委将择优上报省委教育工委。

6.及时宣传。后勤党委通过后勤网、基建网、校医院网等途径,积极宣传确定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五、有关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双争”活动,是推进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具体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推进。

2.加强督促检查。后勤党委将适时进行督促检查,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对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参与“双争”活动,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支部,加强对“双争”活动调研指导。

3.注重结果运用。后勤党委将在定期开展各种类型评选表彰时,主要应从“双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中进行评选,推动评选表彰工作融入日常,努力形成日常评选与定期评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提升“双争”活动实效。

 

附件:1.先进基层党支部参考标准

2.优秀共产党员参考标准

3.先进基层党支部拟推荐信息汇总表

4.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信息汇总表

 

 

后勤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2016922

 

 


 

附件1:

 

先进基层党支部参考标准

 

先进党支部参考标准:1)领导班子好。党支部按期换届,换届选举程序完善、操作规范。党支部班子成员配备到位,职责分工明确,认真履职尽责。党支部书记素质过硬,“一岗双责”作用发挥较好。(2)党员队伍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程序规范,保证质量。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注重运用党建网络、微信、手机报等载体平台开展党员教育。党员积极参加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带头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表率,工作效能好。(3)制度机制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健全完善、有效落实。党支部书记定期与党员谈心,了解分析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列席重要会议,参与重大决策。党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健全,落实较好。(4)条件保障好。党支部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预算,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有保障。(5)作用发挥好。认真完成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工作任务,积极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本单位业务工作,较好履行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职责。党支部公开承诺践诺,密切联系党员群众,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党员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威信高、声誉好。(6)群众反映好,无不良投诉,无违法违纪情况。

退休先进党支部参考标准:1)班子坚强有力。党支部按期开展换届,班子成员配备到位。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较好地履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退(离)休教职工、加强自身建设等各项职责。党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好,班子成员履职尽责。(2)党员队伍素质优良。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有专人负责,党员有台帐、底数清。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积极引导老同志以积极的心态、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变化,客观分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正确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做心态阳光的模范长辈。(3)作用发挥明显。党组织活动载体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老同志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好。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引导老同志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关心教育下一代、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区建设等方式传播正能量。鼓励、支持具备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老同志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维护党和政府形象。(4)制度机制务实管用。党内制度健全完善、落实到位、运行高效。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引导老同志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关心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定期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党组织活动与老同志的实际情况结合紧密,效果好。党支部活动经费充足、专款专用。(5)群众反映良好。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同志自觉参加集体学习、组织生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价值取向,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班子成员威信高,党员形象好,群众满意度高,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


 

附件2:

 

优秀共产党员参考标准

 

后勤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参考标准:要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机关党员“五带头”。(1)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2)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先锋模范作用明显。(3)带头服务群众。具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公开办事制度等措施,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4)带头遵纪守法。牢记“两个务必”,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执行党内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带头弘扬正气。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公道正派,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退(离)休优秀教工党员参考标准:1)党性意识强。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学习意识强。自觉参加集体学习、组织生活等,及时足额缴纳党费,自觉学理论、学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3)服务意识强。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价值取向,发挥余热,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4)纪律意识强。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附件3:

 

先进基层党支部拟推荐信息汇总表

 

党支部名称:                          支部书记:              

 

序号

党支部名称

党员类别

(教职工)

1

 

 

2

 

 

3

 

 

4

 

 

                   

 

 

 


 

附件4

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信息汇总表

 

党支部名称:                                支部书记:             

 

序号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入党时间

职务或年级专业

所属党支部名称

党员类别

(教职工)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