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总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汇编2024年第2辑
发布人:程三娥   编辑:程三娥 预审:王继民 终审:王继民  发布时间:2024-03-05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5.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6.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

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8.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9. 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

1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1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1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3.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14.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15.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6.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17. 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18.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的意见

21. 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合肥召开

22.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23.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24.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5. 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26.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27. 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28.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

29. 韩俊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 大抓营商环境建设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强劲动能

30.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总务党委

2024年2月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16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主持开班式。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习近平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习近平最后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蔡奇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宏阔、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全面增强金融工作本领和风险应对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企业、高校,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17日第01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和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意其对2024年的工作安排。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以来,5家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面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指导群团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会议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改革开放,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党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中央书记处要强化政治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继续高质量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要持续推动解决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持续抓好落实,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不断推动巡视工作深化发展,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要坚持政治巡视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在强化巡视整改上见真章、求实效,压实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机制,综合用好巡视成果,深化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加强巡视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要以巡视带巡察,发挥上下联动的系统优势,扎牢织密监督网。要抓好《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1日第01版)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马兴瑞、何立峰、张国清、袁家军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刘国中、陈敏尔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2日第01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单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引领作用。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一些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

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要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会议指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基础性投入,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要强化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起点上改革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了动力活力。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改革任务贯彻落实,研究通过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机构职责配置,中央层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加强对重点改革任务的协调推动、督促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20日第01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丁薛祥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汇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集团作了书面汇报。

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

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24日第01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4日在京召开。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意见落实,形成长效机制。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打牢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持续推动解决问题,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党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持续抓好落实,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主题教育取得的明显成效,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蔡奇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直接领导、全程指导、示范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动员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相关文件,围绕主题教育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对主题教育提出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蔡奇强调,这次主题教育为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积累了新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服务中心任务、力戒形式主义、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等,要注意总结好、运用好。

蔡奇指出,要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夯实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要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上来。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运用好“四下基层”经验,把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要严明党的纪律,在全党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要提高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李干杰主持会议,李书磊、姜信治和苗华出席会议。

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和高校,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巡回指导组和省级巡回督导组组长、副组长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去年4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目前已基本结束。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5日第01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4年春节团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

习近平强调,即将过去的癸卯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战胜多重困难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李强主持团拜会,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光璀璨、喜气洋洋,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迎新春,现场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上午10时许,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大厅,向大家挥手致意,同大家互致问候、祝福新春,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新的步伐。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创造良好成绩。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应对自然灾害和推动灾后恢复建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积极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有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确定性和正能量,展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强调,回顾一年来的拼搏奋斗,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

习近平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习近平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讲话全文另发)

团拜会上,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老同志出席团拜会。

参加团拜会的还有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及北京市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著名专家学者及首都各界人士代表。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9日第01版)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

习近平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

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会并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

蔡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致以热烈祝贺,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程技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亲切关怀。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蔡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各条战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杰出代表,希望大家更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这些理论和实践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蔡奇强调,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为榜样,永远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敬业奉献融入血脉,永远把追求卓越作为标杆,永远把团结协作作为法宝,不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工程科技发展新篇章。

蔡奇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工作。要着力完善自主培养体系,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开放交流,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干杰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决定》。(决定全文另发)李书磊、铁凝、吴政隆、陈武、姜信治和苗华出席大会。张国清主持大会。

大会为受表彰代表颁奖。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周黎等获奖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20日第01版)

 


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

1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

习近平指出,中肯友谊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肯发展振兴的理想变为现实,将两国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习近平强调,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和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你们在内的更多有为青年来实现。希望你们学好专业知识,赓续传统友谊,投身两国合作,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为提升两国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24日第01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1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文章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文章指出,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起来有以下12个方面。第一,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现在,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第四,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战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推动多党合作展现新气象、思想共识取得新提高、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第五,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第六,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七,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是前提,加强引导是关键,发挥作用是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第八,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九,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围绕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第十,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加强培养、提高素质,科学使用、发挥作用,着力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第十一,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坚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实,为党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第十二,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文章强调,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16日第01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强调,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文章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巩固良好局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文章指出,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文章指出,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文章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文章指出,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文章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1日第01版)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12月至20236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文章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16日第01版)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讲话。他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发挥好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王沪宁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发展,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开辟了新境界。要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推动统战工作更好紧贴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

王沪宁充分肯定过去一年统战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统战工作。要着力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着力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着力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着力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治藏方略落实到位,着力增强做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本领,着力围绕促进“两个健康”做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着力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和侨务工作。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统战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旗帜鲜明讲政治,压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精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有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更加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更加坚决推动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统战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24日第01版)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全党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

蔡奇指出,过去一年组织工作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最高原则,牢记根本使命,聚焦重大任务,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蔡奇强调,要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培训,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基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标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政治忠诚教育,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锻造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集体。要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进一步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强对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从严管理监督,下大力气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要加强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要扎实有序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着力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扎实推进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持续做好强基固本工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弘扬严实作风,提高工作质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姜信治出席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6日第01版)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

在京召开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暨纪检工作会议12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新变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深刻把握机关党建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准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要聚焦“两个维护”,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强化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走好第一方阵。聚焦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聚焦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聚焦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狠抓制度执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机关正风肃纪反腐,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不断提高机关纪委监督执纪水平。机关党务干部要做对党忠诚、精通党建、真抓实干、遵纪守法的模范。

会议表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和先进单位,6个部门作会议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书记、常务副书记和机关纪委书记参会。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27日第01版)

 


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卡·马克思

 

【导读】184819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召开的公众大会上发表了《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后来,按照大会通过的决议于18482月初以小册子的形式在布鲁塞尔用法文出版。同年由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和学生魏德迈译成德文在德国出版。1885年根据恩格斯的意见,作为《哲学的贫困》德文第1版的附录刊印,从此以后,就作为该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止一次地再版过。由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译本于1885年由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出版。1889年在波士顿出版了美国的单行本,正文前面刊有恩格斯的序言,这篇序言早先在18887月以《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为题,用德文单独刊载于《新时代》杂志。

 

先生们!

英国谷物法的废除是19世纪自由贸易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凡是厂主们谈到自由贸易的地方,主要都是指自由买卖谷物和一切原料而言。“对国外谷物的进口实行保护关税,这是卑劣的行为,这是利用人民的饥饿进行投机。”

廉价的粮食,高额的工资(Cheap foodhigh wages),这就是英国的自由贸易派不惜耗费巨万力求达到的唯一目的,他们以自己的热情感染了他们在大陆上的同伙。总的说来,人们要求自由贸易,那只是为了改善劳动阶级的处境而已。

可是,奇怪得很!想尽办法让人民得到廉价的粮食,而人民却毫不领情。现在英国的廉价粮食,如同法国的廉价政府一样,都信誉扫地。人民把那些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们,把包林,布莱特一类人及其同伙当做自己最大的敌人和最无耻的伪君子。

谁都知道:在英国,自由派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被称为自由贸易派和宪章派之间的斗争。

现在我们来看看英国的自由贸易派是如何向人民证明促使他们起来行动的那种高尚意图的。

他们向工厂工人这样说:

谷物税是你们向大地主,向这些中世纪的贵族代表交纳的工资税;你们贫困的原因是在于日用必需品价格的昂贵。

工人反过来问厂主们:在最近三十年中,我们的工业发展到最高的水平,而我们的工资的下降率大大超过了粮价的上涨率,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

照你们所说的,我们交纳给地主的税,对每一个工人来说,每周约计3辨士;可是,在1815年到1843年这一时期内,手工织工的工资从每周28先令降到5先令,而在1823年到1843年这一时期内,机器织工的工资从每周20先令降到8先令。

在这整个时期内,我们交纳给地主们的税从未超过3辨士。而在1834年,粮食价廉,在市面上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的时候,你们对我们说过什么话呢?——“你们是不幸的,因为你们生育的孩子太多了,原来你们的婚姻比你们的手艺还要多产”。

这就是当时你们向我们所说的千真万确的话,同时你们还制订了新的济贫法,设立了习艺所这种无产者的巴士底狱。

厂主对此回答说:

工人先生们,你们说的对,规定工资水平的不仅是粮食的价格,而且还有工人为寻找职业而发生的竞争。

但注意一下这个情况吧:我们的土地都是由岩石和砂砾构成的。也许你们还想在花盆里种植谷物呢!要是我们不把自己的资本和劳动用来耕种不毛之地,撇掉农业,专门来搞工业,那末,整个欧洲就得把工厂都关掉,那时英国也就成了一个大的工厂城市,而欧洲的其他部分就都变成英国的农业区了。

可是厂主和工人们的谈话被一个小商人打断了。他也要求答复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废除了谷物法,那末,即使我们荒废了本国的农业,我们也不会因此而迫使其他国家关闭它们的工厂,来向我们的工厂定货。

结果将怎样呢?我将失去现在农村的主顾,而国内贸易也会丧失市场。

厂主抛开工人转过身来回答小铺主说:那末,就让我们随便怎么做好了。一旦废除了谷物税,我们就会从国外得到更廉价的粮食。那时,我们就会降低工资,同时在那些供给我们谷物的国家里,工资却会因此而提高。

因此,除了目前我们已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之外,又加上更低廉的工资,有了这一切优势,我们就能使大陆购买我们的商品。

可是,现在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也插进来争论了。

他们叫道:可是我们到底又将如何呢?

难道我们应该把养育我们的农业宣判死刑吗?难道我们能够任人拆我们的台,而一言不发吗?

反谷物法同盟却不作回答,而一味满足于给三部论述废除谷物法对英国农业的好处的优秀著作颁发奖金。

获得这种奖金的是霍普、摩尔斯和格莱格三位先生,他们的著作成千上万册地散布在农业区域。

其中第一位获奖者企图证明,自由输入外国谷物既不会使农场主吃亏,也不会使农业工人吃亏,吃亏的只是地主。他大声疾呼地说,英国农场主不应该害怕谷物法的废除,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象英国那样生产如此价廉物美的粮食。

因此,他断言说,即使粮价下跌,这也不会使你们遭致任何损失,因为粮价下跌只能引起地租的缩减,但绝对不会伤及企业主利润和工资,它们依然会保持在过去的水平上。

第二位获奖者是摩尔斯先生。他相反地断定,废除谷物法的结果必然是粮价上涨。他挖空心思力图证明,保护关税从来都没有能使粮食保有足够有利的价格。

他引用事实来证实自己的论点说,在英国,每当输入外国粮食的时候,粮价总要大大上涨,而当进口减少的时候,粮价便急剧下跌。他忘却了不是粮食进口引起粮价上涨,而是粮价上涨才刺激了粮食进口。

他的见解同他的获奖的同僚迥然不同,他断言说,每次粮价上涨总是有利于农场主和工人,而不利于地主。

第三位获奖者是大厂主格莱格先生,他的著作是为大农场主写的,他不能满足于重复类似的滥调,他的话是比较科学的。

他承认谷物法之所以促进地租的上涨,只是因为谷物法引起了粮食价格的上涨,而谷物法所引起的这种上涨,正是由于谷物法迫使资本投于劣等地,这是很容易说明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如果没有国外谷物的输入,就不得不去开垦次等地,耕种这种土地需要较大的耗费,因而它的产品也就较贵。

既然谷物的销路有充分保证,那末谷物的价格必然要受耗费最大的地区的产品价格的调节。这一价格和优等地的生产费用间的差额便构成地租。

因此,如果因废除谷物法而降低了粮食价格,从而也降低了地租的话,那末,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不再在次等地上耕作的缘故。由此可见,地租的降低必然要引起一部分农场主的破产。

为了理解格莱格先生的话,作这几点说明是必要的。

他断定说,那些不能再继续经营农业的小农场主,可以去工业中谋生。至于那些大农场主,则仍然会占得优势。土地所有者却只好或者把自己的土地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们,或者和他们订立期限极长的租约。这就有可能使这些农场主把巨额资本投向土地,更大规模地采用机器,从而也就节省了手工劳动,但手工劳动也将由于工资的普遍下降(这是废除谷物法的直接结果)而更加低廉。

包林博士对所有这些论证都予以宗教上的承认。他在一个公开的大会上大嚷:“耶稣基督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耶稣基督!”

显然,这种假仁假义是根本不能减轻粮食跌价给工人带来的痛苦的。

其次,对于厂主那种单凭一时心血来潮而发的慈悲,工人又怎么能够相信呢?要知道对于将工厂工人的工作日从12小时减到10小时的十小时工作日法案[214]反对最力的,正是这些厂主们!

为使你们对厂主的慈悲得到一个概念,先生们,我提醒你们注意一下所有工厂都采用的厂规。

任何厂主为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所需,都有一套规程,其中规定对一切有意无意的过失都处以罚金;例如,假使工人不幸在椅上坐了一下,偶尔私语或谈笑,迟到了几分钟,损坏了机器的某一部件,或者制品的质量不合规格等等,他就得挨罚。事实上罚款往往超过工人实际所造成的损失。为了设法使工人容易挨罚,工厂的钟点拨快了,发给工人劣等的原料而要他制出好的成品。工头要是没有足够的花招来增加类似的犯规数字,便被辞退。

先生们,你们看,这种私人立法的建立是为了制造过失,而过失却成为生财之道。因此,厂主不择手段,竭力减低名义工资,甚至还要从这些并非由于工人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中得到好处。

这些厂主就正是那些力图使工人相信他们只要为了改善工人的处境,他们是能够不惜任何破费的慈善家。

这样一来,厂主一方面靠自己的厂规处心积虑地克扣工人的工资,另一方面又冒着最大的牺牲借反谷物法同盟来提高工资。

他们不惜巨大的开销来建筑宫殿,反谷物法同盟在宫殿里也大体上设立了自己的官邸,他们派遣整批传道大军到英国各地宣传自由贸易的宗教。他们刊印成千上万的小册子四处赠送,让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破费拉拢报刊。为了领导自由贸易运动,他们组织庞大的管理机构,而且在公众集会上施展自己全部雄辩之才。在一次这样的群众大会上,一个工人大声喊道:

“要是地主出卖我们的骸骨,那末,你们这些厂主就会首先买去放到蒸汽磨中去磨成面粉!”

英国工人是非常懂得地主和厂主之间斗争的意义的。他们很了解,厂主希望降低粮食价格就是为了降低工资,同时也知道,地租下降多少,资本的利润也就上升多少。

英国自由贸易派的传道者,本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观点在这一点上是和工人们的意见完全一致的。

他在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名著中说:

“要是我们不在自己本土耕作而找寻新的市场以便获得更廉价的粮食的话,那末,工资就要降低,利润就会增加。农产品的跌价不仅降低了农业工人的工资,而且也降低了所有产业工人和商业工人的工资。”[215]

先生们,不要以为工人在粮价较贱时仅仅收入4法郎还是象过去一样收入5法郎这件事是无所谓的。

难道说,工人的工资和利润比较起来不是愈来愈低吗?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本家的地位比较起来是每况愈下,难道这还不清楚吗?不但如此,工人实际上还遭受直接的损失。

当粮价和工资都同样处于较高的水平时,工人能节省少许粮食就足以满足其他的需要。但是一旦粮价大大下跌,因而工资也大大下降的时候,工人便几乎根本不能节约粮食来购买其他的东西了。

英国工人已经向自由贸易派表明,他们是不愿做自由贸易派那种幻想和欺骗的牺牲品的;他们所以联合自由贸易派来跟地主斗争,那只是为了消灭最后的封建残余和孤立敌人罢了。工人并没有估计错:为了向自由贸易派进行报复,地主和工人一起赞助了十小时工作日法案;工人们三十年来求之不得的法案,在废除谷物法后,就立即实现了。

在经济学家会议[注:见本卷第276281285296页。——编者注]上,包林博士从口袋里取出一份长长的统计表,他想论证,为了满足(照他的说法)工人的需要,英国输入了多少牛肉、火腿、脂油、鸡雏等等。可是遗憾的是,他却忘记了就在这个时候,由于危机的来临,曼彻斯特和其他一些工业城市的工人却被抛到街头。

在政治经济学中,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仅仅根据一年的统计材料就得出一般规律。常常需要引证六、七年来的平均数字,也就是说,需要引证在现代工业经过各个阶段(繁荣、生产过剩、停滞、危机)而完成它必然的周期这一段时期内的一些平均数字。

显而易见,当一切商品跌价时(这种跌价是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我用一个法郎买的东西要比过去多得多。而工人的法郎和其他任何别的法郎一样,具有同等价值。看来,自由贸易对工人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里只产生了一个小小的不方便,也就是说,工人在以自己的法郎交换别的商品以前,必须先以自己的劳动去交换资本。要是当他进行这种交换的时候,仍然能以同量的劳动换得上述数量的法郎而其他一切商品又在跌价的话,那末他在这种交易中始终都会是有利的。困难并不在于证明当一切商品跌价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

经济学家总是在用劳动换成其他商品的时候去观察劳动价格。可是他们对于用劳动换成资本这一环节却完全置之度外。

当开动生产商品的机器需要较少的费用时,则保养被称为工人的这种机器所必需的东西,同样也得跌价。如果一切商品都低廉了,那末,同是商品的这种劳动的价格也同样降低了。而且,正如我们在下面将看到的,劳动这种商品的价格的下跌较其他的商品要大得多。那时候,仍然继续相信那些经济学家的论据的工人将发现自己口袋里的法郎已经融化,剩下的已不到五苏[:法国旧铜名,等于1/20法郎。——译者注]了。

经济学家们会反对我们这一点说:好吧,我们同意说工人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在自由贸易的统治下恐怕也不会减少,)很快会使工资和更低廉的商品价格互相一致起来。但是,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就得加紧生产,而生产又引起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的结果将是工资的提高。

全部论据可以归结如下:自由贸易扩大了生产力。如果工业发展,如果财富、生产力,总而言之,生产资本增加了对劳动的需求,那末,劳动价格便提高了,因而工资也就提高了。资本的增殖是对工人最有利不过的事。这一点必需同意。要是资本停滞不动,工业却不会停止不动而是会垮台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工业垮台的第一个牺牲品的便是工人。工人将先于资本家而死亡。假使在资本增殖时,也就象上面所说的,在对工人最有利的情况下,工人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他还是一样会死亡的。生产资本的增殖也就意味着资本的积累和积聚。资本集中的结果是分工的扩大和机器的更广泛的使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人的手艺化为乌有,从前需要用手艺的地方,现在任何人都能做得到,从而工人之间的竞争也就加剧了。

这种竞争之所以更趋激烈,是因为分工使一个工人可以完成三个人的工作。机器的采用也引起了同样的结果,而且规模还更大得多。生产资本的增殖促使工业资本家不断增加生产资料,从而使一些小企业主破产,把他们抛入无产阶级队伍。其次,因为利息率随着资本的积累而下降,小食利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利息过活,只好到企业中去工作,从而扩大无产者的人数。

最后,生产资本愈增殖,它就必然更加盲目地为市场生产,生产愈益超过了消费,供应愈益力图扩大需求,由于这一切,危机的发生也就愈益频繁而且愈益猛烈。另一方面,每一次危机又加速了资本的集中,扩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

这样,随着生产资本的增殖,工人之间的竞争便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剧起来。大家的劳动报酬都减少了,而一些人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

1829年在曼彻斯特36个工厂中有1088个纺纱工人。到1841年纺纱工人总共才只有448人,可是他们所照管的纱锭却比1829年的1088个工人所照管的还要多53353个。假定采用手工劳动的数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增长的话,则工人的数量应达1848人;也就是说,技术设备的改进使1100个工人失了业。

经济学家们的答复,我们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一定会说,失业的人会找到别的职业。在经济学家会议上,包林博士没有忘却引用这个论据,同时也没有忘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1835年包林博士在下院以5万伦敦织布工人为题发表了演说,这些工人长期以来徒劳无益地寻求自由贸易派用以安慰他们的新职业而处于饥饿潦倒之中。

让我们从包林博士的演说中引用一些最堪注意的地方吧。

他说:“手工织工所处的贫困是所有从事这类劳动的人的必然遭遇,因为这种劳动易于学习,而且随时都可能被较便宜的工具所代替。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只要需求略微减少,就会引起危机。手工织工好象处于人生的边缘。再走一步,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只消一点轻微的振荡,就足以致他们于死命。技术设备的进步使手工劳动愈来愈被排挤,因此在过渡时期必然要引起许多暂时的苦难。民族的繁荣只有以某些个人的不幸作代价才能取得。工业的发展总是靠牺牲落后者来完成的;在所有的发明中间,只有用蒸汽发动的织布机对手工织工的命运影响最大。在许多本来是用手制做的制品的生产中,现在手工织工已经完全被排挤了,而在迄今尚用手制做的许多其他制品的生产中,手工织工的命运也是危在旦夕。”

他接下去说:“我这里有印度总督跟东印度公司的往来信件,其中论及达卡地区的织布工人。总督在他的信件中说:几年以前,东印度公司购入600万到800万匹当地手机织成的棉布。后来需求逐渐下降,大约缩减到100万匹。

“现在,需求几乎降到零了。此外,1800年北美从印度得到的棉布约为80万匹。1830年印度所输出的棉布还不到4000匹。而在1800年运入葡萄牙的棉布,还有100万匹。到1830年葡萄牙所得到的不过2万匹。

“印度织工的苦难情景给我们留下了可怕的印象。但是这些苦难的原因何在呢?

“在于英国产品在市场上的出现,在于用蒸汽发动的织布机来进行生产。大量的织工死于饥饿,其余的人多半在农业中找到其他的职业。不能改行的人则活该饿死。现在英国的棉布和棉纱充斥达卡地区。以耐久和美观见称于世的达卡细棉布,也由于英国机器的竞争而完全绝迹了。象东印度居民的所有的贫苦阶级所受的那种苦难,恐怕在全部贸易史上都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

包林博士在演说中所引用的事实是真实的,所以他的演说就更其出色。但是他力图掩盖这些事实,其措词和自由贸易的信徒们的其他说教一样,是伪善的。他把工人描写成有待以更廉价的生产资料来代替的生产资料。他故弄玄虚,把所说到的这种劳动部门看作完全特殊的劳动部门,而把排斥手工织工的机器看作完全特殊的机器。他忘记了,任何一个手工劳动部门都总有一天要经受手工织布业的命运。

“实际上任何技术设备的改进,其固定不移的目的和意图就是要完全排除人的劳动,或者用女工、童工的劳动代替男工的劳动,用非熟练工人的劳动代替熟练手艺工人的劳动,以求降低劳动的价格。在大多数机器纺纱厂中(英文叫throstle-mills),纺纱的尽是些16岁及16岁以下的小姑娘。由于用自动纺纱机代替了简单的骡机,大部分成年工人被解雇,留下的仅是些少年儿童。”

自由贸易的最狂热的信徒尤尔博士的这些话[216],是对包林先生自白的很好的补充。包林先生谈到一些个别的人所遭到的不幸,同时又告诉我们,这些个别人的不幸必然要置所有一切贫苦阶级于死命;他谈到了“过渡时期”“暂时的苦难”,而且并不讳言,这些具有过渡性质的苦难,对大多数人说来,是从生产到死亡的转变,而对其他的人说来,是从他们过去的处境到更坏的处境的转变。如果他进一步说,这些工人的不幸是和工业的进步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而且是国家的繁荣所必要的,那末,他也就等于承认工人阶级的苦难的处境就是资产阶级繁荣的必要条件。

包林先生慷慨地所给予奄奄待毙的工人的一切安慰,以及自由贸易派所创立的全部补偿理论可归结如下:

成千上万的奄奄待毙的工人们,你们不应灰心失望。你们可以非常安静地死去。你们的阶级是不会绝种的。它将永远保有足够数量的人听任资本去宰割而不致死绝。如果资本不力求取得供其不断地剥削的材料(工人),资本又怎能使自己得到有效的运用呢?

那末,为什么还要把关于实现自由贸易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作为未解决的问题来谈呢?从魁奈到李嘉图的经济学家们所表述的一切规律是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上的:迄今妨碍自由贸易的羁绊已不再存在。这些规律的作用随着自由贸易的实现而加强。其中第一条规律是说,竞争把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降低到该商品的最低生产费用。因此,最低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什么是最低工资呢?这就是说,要维持工人使他能勉强养活自己并在某种程度上延续自己的子嗣,就需要一些物品,生产这些工人生活必需品时的最低限度的支出恰好就是最低工资。

不要由此得出结论说,工人的所得不可能多于最低工资,也千万不要认为他所得到的总是最低工资。

不是的,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工人阶级有时也有较幸运的时候。有时他的所得也会多于这种最低工资,但这种多余部分不过是补充了他在工业停滞时期所得低于最低工资的不足部分而已。这就是说,工业接连地经过繁荣、生产过剩、停滞、危机诸阶段而形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周期,在这一定的周期内,如果把工人阶级高于必需的全部所得和低于必需的全部所得合计起来,那末它所得的总额不多不少,恰好是这个最低额;换言之,尽管工人阶级忍受了一切苦难和贫困,尽管工人阶级在工业战场上抛下了许多尸体,但是工人阶级依旧作为一个阶级而保持了它的完整性。这会有什么意义呢?这说明工人阶级还是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它的数量还在增长。

但是还不止此。由于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更廉价的生活资料。于是,伏特加代替了啤酒,棉织品代替了毛织品和亚麻织品,马铃薯代替了面包。

因而,由于不断地找到以更廉价更低劣的营养品来维持工人生活的新方法,最低工资也就不断降低。如果说,起初这种工资迫使人为了活下去而去劳动,那末,到最后就把人变成机器人了。工人的存在的全部价值只不过在于他是一种生产力而已;资本家就是这样来对待工人的。

随着自由贸易(经济学家们的基本前提)的逐渐实现和成为生活现实,劳动商品的这一规律,即最低工资的规律也就愈益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二者必居其一:或者全部否定以自由贸易的假定作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或者就同意说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工人一定要经受经济规律的全部灾难。

让我们来作个总结: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不管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那些自由贸易的信徒认为,只要更有效地运用资本,就可以消除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对抗,他们这种自信狂,真是令人莫解。恰恰相反,这只能使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更形显著。

假定一旦不再有谷物法,不再有海关,不再有城市进口税,一句话,假使工人迄今认为是使自己处于贫困境遇的那些偶然情况都全部消失,那时,一向掩盖着他的真正敌人的一切帷幕就被揭开了。

他将看到摆脱羁绊的资本对他的奴役并不亚于受关税束缚的资本对他的奴役。

先生们,不要用自由这个抽象字眼来欺骗自己吧!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每个人在对待别人的关系上的自由。这是资本榨取工人最后脂膏的自由。

当这种自由不过是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时,怎么还能把自由竞争奉为自由的观念呢?

我们已经指出,在同一个国家里,自由贸易在不同的阶级之间会产生怎样一种友爱。即使自由贸易在世界各国之间建立起友爱关系,这种友爱关系也未必更具有友爱的特色。把世界范围的剥削美其名曰普遍的友爱,这种观念只有资产阶级才想得出来。在任何个别国家内的自由竞争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出来。再没有必要停留在自由贸易的信徒对这个问题所散布的诡辩上,这些诡辩完全值得我们的三位获奖者霍普、摩尔斯和格莱格先生去论证。

例如,有人对我们说,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并根据每个国家优越的自然条件规定出生产种类。

先生们,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秉赋吧。

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

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而这个自然秉赋异常富庶的西印度,对英国人说来,正如有史以来就有手工织布天赋的达卡地区的织工一样,已是同样沉重的负担。

同时不应忽视另一种情况:既然一切都成了垄断性的,那末即使在现时,也会有些工业部门去支配所有其他部门,并且保证那些主要从事于这些行业的民族来统治世界市场。例如,在国际交换中,棉花在贸易中比其他一切成衣原料具有更大的意义。自由贸易的信徒从每一个工业部门找出两三个特殊品种的生产,把它们跟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中一般消费品的最廉价的生产等量齐观,这真是太可笑了。

怪不得自由贸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要知道这些先生们更不想懂得,在每一个国家内,一个阶级是如何牺牲另一阶级而致富的。

但是,先生们,不要以为我们所以批判自由贸易是打算维护保护关税制度。

一个人宣称自己是立宪制的敌人,并不见得自己就是旧制度的拥护者。

但是,保护关税制度不过是为了在某个国家建立大工业的手段,也就是使这个国家依赖于世界市场,但自从对世界市场有了依赖性以来,对自由贸易也就有了或多或少的依赖性。此外,保护关税制度也促进了国内自由竞争的发展。因此,我们看到,在资产阶级开始以一个阶级自居的那些国家里(例如在德国),资产阶级便竭力争取保护关税。保护关税成了它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

但总的说来,保护关税制度在现今是保守的,而自由贸易制度却起着破坏的作用。自由贸易引起过去民族的瓦解,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对立达到了顶点。总而言之,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

18482月初以小册子发行于布鲁塞尔

署名:卡尔·马克思

原文是法文

俄文是按1848年版译的

注释:

[213] 马克思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18482月初在布鲁塞尔用法文发表的,就在同年,由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朋友和学生魏德迈译成德文在德国出版。1885年根据恩格斯的意见,作为哲学的贫困的德文第一版的附录刊印,自此以后,就作为该版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止一次地再版过。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的俄译文,于1885劳动解放社在日内瓦以单行本首次发表,译者为普列汉诺夫。1889年在波士顿出版了美国的单行本,上面有恩格斯的序言,这篇序言早先在18887月,以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为题,用德文单独刊载于新时代(《Die Neue Zeit》)杂志。——444页。

[214] “十小时工作日法案,见本卷注51——448页。

[215] 马克思引证了李嘉图著作的法文版:《Des principes de léconomie politique et de limpot》.Traduit de langlais par F.-S. Constancioavec des notes explicatives par J.-B. Say.T.I. paris1835.p.178-179――449页。

[216] A.Ure. Philosophie des manufactures,ou économie industrielle.T.IBruxelles1836,P.34.——454页。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内容、主要形式、保障和监督等作出全面规范,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条例》要求,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条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条例》全文如下。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20241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202425日中共中央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三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推动全党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四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学史明理。教育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从历史中寻经验、求规律、启智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学史增信。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三)学史崇德。教育引导党员涵养高尚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

(四)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坚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把握历史主动。

第五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四)坚持统筹谋划、开拓创新;

(五)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六)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第六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全面抓与重点抓相统一、覆盖全党与面向社会相贯通。在党员学习教育中,应当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

第二章  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

第七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工作。

第八条 各级党委(党组)承担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体责任,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工作,整合相关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第九条 基层党组织承担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直接责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第三章  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

第十条 坚持学党史和悟思想相统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第十一条 认真学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学习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党史的最新表述、评价和结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十二条 全面系统学习党史,学习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认识和把握党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第十三条 学习和运用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第十四条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第十五条 树立正确党史观,认真学习党史基本著作和权威读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第四章  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十六条 党员应当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通过阅读党史著作、开展研讨交流、参加教育培训、参观红色场馆、参加实践活动等形式学习党史。

第十七条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应当把党史作为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学习计划。

第十八条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把党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修课,充实党史课程,丰富党史教育形式,提高党史教学质量。进修班、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强化党史学习内容。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等设置党史课程。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党史课程。

第十九条 基层党组织应当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1次以党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或者主题党日。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史。

第二十条 用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渠道,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一条 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十二条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重大主题宣传,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做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党史事件纪念工作,按照党中央有关规定办好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开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和烈士纪念活动。

第二十三条 用好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用好文学、影视、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充分发挥文献档案、红色书信、革命诗词等教育价值,鼓励各地利用公共空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用好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手段,通过党史网站(频道)、网上纪念馆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打造党史融媒体作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第二十四条 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平台,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发挥革命英烈、功勋模范、先进典型、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五章  保障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 党史和文献部门应当发挥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专门机构作用,制定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党史研究、党史著作编写、党史宣传教育、党史资料征集等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准确记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工作,为党史和文献部门提供资料支持。

第二十六条 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加强党史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完善党史精品课程库,利用网络平台、线上课堂等形式,共享优质资源。

第二十七条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原则,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大力培养优秀党史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党史专家和党史宣讲人才。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二十八条 各级党委(党组)以及党委宣传部门、党史和文献部门等应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政治关。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政治和学术、研究和宣传等关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观点,自觉与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抹黑英雄模范、歪曲党的历史等言行作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抵制庸俗化、娱乐化,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第二十九条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当坚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就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严禁以学习教育为名变相公款旅游。严禁借学习教育搞不当营商活动,硬性摊派征订辅导读物、音像制品等学习资料。

第三十条 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巡视巡察内容。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委(党组)原则上每5年组织开展1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情况综合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根据情节轻重,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军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条例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20日第01版)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党章为根本依据,总结新时代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健全巡视工作体制机制、责任体系,对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好宣传解读和督促检查,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要坚持政治巡视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在强化巡视整改上见真章、求实效,压实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机制,综合用好巡视成果,深化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加强巡视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要以巡视带巡察,发挥上下联动的系统优势,扎牢织密监督网。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条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条例》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0156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 201583日中共中央发布 20241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二次修订 202428日中共中央发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巡视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巡视工作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方针。

第三条  巡视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全面贯彻党的巡视工作方针,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促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四条  巡视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

(四)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

(五)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

第二章  组织领导和机构职责

第五条  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

第六条  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设立巡视机构,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

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和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等党委(党组)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巡视工作,设立巡视机构,原则上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对下一级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

第七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应当把巡视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重要抓手,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二)研究部署巡视工作的重大事项,按照权限制定巡视工作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审定巡视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统筹谋划推进巡视全覆盖,定期听取巡视工作汇报;

(四)统筹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五)统筹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六)发挥巡视综合监督平台作用,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

(七)统筹加强巡视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八)研究决定巡视工作其他重要事项。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承担巡视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

第八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设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向同级党组织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中央组织部部长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担任。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

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和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等党委(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党组、党委书记(包括不设党组、党委的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党组、党委分管有关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和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九条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同级党组织工作要求;

(二)研究提出巡视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任务安排,组织实施巡视全覆盖;

(三)听取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组工作汇报;

(四)向同级党组织报告巡视工作情况;

(五)在同级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开展巡视反馈、通报和移交工作,督促推动有关责任主体落实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责任;

(六)指导下级党组织巡视巡察工作;

(七)推动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

(八)推进巡视干部队伍建设,对巡视组进行管理和监督;

(九)研究处理巡视工作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条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党委工作部门,承担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和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等党委(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单独设立,也可以与内设机构合署办公,应当配备相应专职人员,承担党组、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同级党组织及其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对有关决定事项进行督办;

(二)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和重要事项;

(三)统筹、协调、指导、保障巡视组开展工作;

(四)负责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统筹协调、跟踪督促、汇总报告;

(五)负责对下级巡视巡察机构进行指导;

(六)负责协调有关机关、部门协助、支持巡视工作,推动建立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的具体机制;

(七)负责巡视工作理论研究、政策调研、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八)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巡视干部的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和监督;

(九)负责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视组党建工作;

(十)办理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设立巡视组。

巡视组分别设组长、副组长、巡视专员和其他职位。巡视组组长、副组长的具体人选根据每次巡视任务确定并授权。

巡视组应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巡视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同级党组织及其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开展巡视;

(二)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巡视情况,提出意见建议;

(三)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巡视意见,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有关单位移交巡视发现的问题和问题线索,参与推动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四)对巡视组干部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

(五)办理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应当协助同级党组织开展巡视工作,宣传、统战、政法、保密、审计、财政、统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巡视工作,协同做好人员选派、情况通报、政策咨询、问题研判、措施配合、整改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协助驻在单位(含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

第十五条  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应当自觉接受巡视监督,积极配合巡视工作。

党员、干部有义务向巡视组如实反映情况。

第三章  巡视对象和内容

第十六条  中央巡视对象是: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其领导班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

(二)中央部委领导班子,中央国家机关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

(三)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以及其他中管单位党委(党组);

(四)党中央要求巡视的其他党组织。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对象是:

(一)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及其领导班子,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市(地、州、盟)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省一级国家机关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求巡视的其他党组织。

第十八条  巡视工作应当紧盯权力和责任加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检查下列情况:

(一)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情况,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职能责任的情况,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情况;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廉洁自律的情况;

(三)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情况;

(四)落实巡视监督以及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发现问题整改的情况;

(五)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第十九条  巡视工作应当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重点检查其对党忠诚、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对反映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形成专题材料。

第二十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回头看”等方式组织开展巡视监督,必要时可以提级巡视。

第四章  工作程序、方式和权限

第二十一条  巡视组开展巡视前,根据工作需要,应当听取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保密、审计、财政、统计、信访等部门和单位关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关情况通报。

第二十二条  巡视组进驻后,应当向被巡视党组织通报巡视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方式和权限,开展巡视了解工作。

巡视组对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问题线索,应当进行深入了解。

第二十三条  巡视组采取下列方式了解情况:

(一)听取被巡视党组织的工作汇报和有关机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

(三)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

(四)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五)向有关知情人询问情况;

(六)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召开座谈会;

(八)列席有关会议;

(九)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

(十)下沉调研了解情况;

(十一)开展专项检查;

(十二)提请有关单位予以协助;

(十三)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批准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条  巡视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巡视组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党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

第二十五条  巡视期间,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政策规定并属于被巡视党组织职权范围、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组应当按程序督促被巡视党组织立行立改。

巡视期间,对反映集中的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巡视组可以按程序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处置。

第二十六条  巡视组对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应当形成巡视报告;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可以形成专题报告。

巡视组对巡视报告、专题报告等反映的问题,应当制作底稿。

巡视组对巡视报告反映的重要问题、提出的整改建议,应当按规定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听取其意见;对巡视报告反映的重要政策性问题,可以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听取其意见。

第二十七条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听取巡视组的巡视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建议,报同级党组织决定。

第二十八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应当及时听取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并决定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事项。必要时,可以直接听取巡视组的巡视情况汇报。

第二十九条  经同级党组织同意后,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组织向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分别反馈巡视情况,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根据同级党组织及其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巡视的有关情况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分管领导。

第三十条  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反映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视组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按程序分别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或者有关单位。

对巡视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可以采取制发巡视建议书或者其他适当方式,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加强监管、健全制度、深化改革等意见建议。

第三十一条  巡视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第五章  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第三十二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组织领导,定期听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汇报。

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结合职责分工,统筹抓好分管领域的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第三十三条  被巡视党组织承担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应当把整改作为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承担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一岗双责”。

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有调整的,应当做好巡视整改交接工作,持续落实整改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巡视党组织应当自收到巡视反馈意见之日起,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集中整改:

(一)研究制定巡视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

(二)召开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全面抓好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

(四)认真处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以及群众反映的信访事项;

(五)对巡视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健全制度、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六)向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的同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

集中整改结束后,被巡视党组织应当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整改工作机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持续抓好整改落实,根据工作实际适时报告后续整改情况。

第三十五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的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承担巡视整改监督责任,全面监督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巡视整改任务。主要职责是:

(一)对被巡视党组织制定的巡视整改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列席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建立巡视整改监督台账,综合运用听取汇报、召开推进会议、专题会商、调研督导、现场检查、开展整改评估、谈话提醒、约谈函询、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

(三)对巡视发现的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督促推动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治理;

(四)依规依纪依法处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自收到移交问题线索之日起6个月内,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处置进展情况;

(五)牵头审核被巡视党组织的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

(六)指导派驻(派出)机构和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巡视整改情况的监督;

(七)通过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巡视整改监督情况。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将驻在单位(含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推动整改落实。

第三十六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的组织部门结合职责履行巡视整改监督责任,监督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巡视整改任务。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对被巡视党组织制定的巡视整改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列席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督促被巡视党组织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问题的整改,加强日常监督,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治理;

(三)把巡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把巡视发现的问题以及整改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参考;

(四)对巡视移交的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干部选拔任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问题依规处置,自收到移交问题之日起6个月内,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处置进展情况;

(五)审核被巡视党组织的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中涉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的内容;

(六)指导下级组织部门加强对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巡视整改情况的监督;

(七)通过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巡视整改监督情况。

第三十七条  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结合职责运用巡视成果,针对巡视通报的问题和移交的工作建议,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改革、完善制度、深化治理,并自通报和移交之日起6个月内,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办理进展情况。

第三十八条  巡视机构应当加强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统筹督促,推动建立巡视整改会商、评估、问责等机制。

巡视机构应当向同级党组织报告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综合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突出问题,推动有关机关、部门对有关党组织和责任人严肃问责。

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三十九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巡视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谋划,结合巡视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巡视组组长、副组长,配备与巡视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干部,防止照顾性安排。加强巡视干部规范管理,加大教育培训、轮岗交流力度。

重视在巡视岗位发现、培养、锻炼干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到巡视岗位锻炼,并将参加巡视工作的经历和表现,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参考。

第四十条  巡视干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担当作为,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四)具有履行巡视监督职责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发现问题、沟通协调、文字综合等能力;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抽调人员参加巡视工作,应当按照上述条件,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按程序征求党风廉政意见。

对不适合从事巡视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调整。

第四十一条  巡视机构应当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督促巡视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执行巡视工作纪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

第四十二条  巡视机构、巡视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面监督,带头强化自我监督。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加强对巡视干部特别是巡视组组长、副组长等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严格执行回避、保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作风纪律评估等制度规定,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巡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巡视机构、巡视干部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有权提出检举、控告。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三条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及其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巡视工作不力,发生严重问题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有关机关、部门和单位违反规定不协助、支持巡视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巡视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

(二)不如实报告巡视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

(三)私自留存巡视工作资料,泄露与巡视工作有关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未公开信息;

(四)工作中超越权限,造成不良后果;

(五)利用巡视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违反巡视工作纪律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六条  被巡视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对该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隐瞒不报或者故意向巡视组提供虚假情况;

(二)拒绝或者不按照要求向巡视组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三)指使、强令有关单位或者人员干扰、阻挠巡视工作,或者诬告、陷害他人;

(四)组织领导巡视整改不力,落实巡视整改要求不到位,敷衍应付、虚假整改;

(五)对反映问题的干部群众进行威胁、打击、报复、陷害;

(六)其他不配合或者干扰巡视工作的情形。

第八章  巡察工作

第四十七条  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党组织实现巡察全覆盖。

其他党组织需要开展巡察工作的,应当通过上级党委(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党委(党组)批准。

第四十八条  市(地、州、盟)党委巡察对象是: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市一级国家机关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市(地、州、盟)管理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党组织。

县(市、区、旗)党委巡察对象是: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县一级国家机关部门、人民团体党组(党委),县(市、区、旗)管理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所辖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以及党委要求巡察的其他党组织。

第四十九条  巡察工作应当坚守政治监督定位,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情况、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等加强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  巡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职责、工作程序和方式权限、整改和成果运用、队伍建设、责任追究等,参照本条例关于巡视工作的规定,结合实际确定。

第九章    

第五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组织实行巡视制度的规定,由中央军委参照本条例制定。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其他有关巡视工作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22日第01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二、总体要求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要坚持做到:

——全领域转型。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

——全方位提升。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全地域建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展现大美西部壮美风貌、亮丽东北辽阔风光、美丽中部锦绣山河、和谐东部秀美风韵,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全社会行动。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到203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

(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三)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水平。推进铁路场站、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绿色化改造和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超低和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低碳应用。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

(四)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提升重点用水行业、产品用水效率,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原材料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五)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源头替代工程。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推进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持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新阶段油品质量标准研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六)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基本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海水养殖环境整治。积极应对蓝藻水华、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推进江河湖库清漂和海洋垃圾治理。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90%8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七)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联动监管,推动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适时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环境风险。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Ⅰ—Ⅳ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八)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深化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工作,严防各种形式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为重点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五、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九)筑牢自然生态屏障。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到2035年,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展现美丽山川勃勃生机。

(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聚焦影响北京等重点地区的沙源地及传输路径,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十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深入推进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六、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十二)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

(十三)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强化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作用,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与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强化首堆新堆安全管理,定期开展运行设施安全评价并持续实施改进,加快老旧设施退役治理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加强核技术利用安全管理和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加强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和研究,提升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安全发展,加强核安全领域关键性、基础性科技研发和智能化安全管理。

(十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环境风险检测、识别、评价和监测。强化全链条防控和系统治理,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

(十五)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大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建设,强化监测预测预警和影响风险评估。持续提升农业、健康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气候韧性,加强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风险管理。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十六)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完善国家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完善上下游、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以及管辖海域、边境地区等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实施一批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环境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七、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

(十七)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加强绿色发展协作,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坚持共抓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深化长三角地区共保联治和一体化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美丽长三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各地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

(十八)建设美丽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城际、城乡生态共保环境共治。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促进环境公共服务能力与人口、经济规模相适应。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评估。

(十九)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聚焦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强化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二十)开展创新示范。分类施策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行动,持续推广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动将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绿色创新。支持美丽中国建设规划政策等实践创新。

八、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

(二十一)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推出一批生态文学精品力作,促进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科教馆等,宣传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二十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旅游。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二十三)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和群团组织广泛动员作用,完善公众生态环境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环保设施开放,向公众提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服务。

九、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二十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推动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合作,强化在信息通报、形势会商、证据调取、纠纷化解、生态修复等方面衔接配合。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环评源头预防管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对生态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市县生态环境队伍专业培训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开展环境基准研究,适时修订环境空气质量等标准,鼓励出台地方性法规标准。

(二十五)强化激励政策。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结果应用。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费机制。完善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激励政策,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整县推进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建立企业生态环保费用提取使用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推进生态综合补偿,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强化财政对美丽中国建设支持力度,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金融支持模式,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二十六)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把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核安全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加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科技创新2030—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智库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环境学科建设。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

(二十七)加快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实施国家环境守法行动,实行排污单位分类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加快形成智慧执法体系。

(二十八)实施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支持能源结构低碳化、移动源清洁化、重点行业绿色化、工业园区循环化转型等。加快实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支持重点领域污染减排、重要河湖海湾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新污染物治理等。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防沙治沙、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加快实施现代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城乡和园区环境设施、生态环境智慧感知和监测执法应急、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

(二十九)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治理、核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三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美丽中国建设情况作为督察重点。持续拍摄制作生态环境警示片。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年度工作情况,书面送生态环境部,由其汇总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三十一)压实工作责任。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分领域行动方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推动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强统筹协调、调度评估和监督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精细化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应当结合地方实际及时制定配套文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衔接,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协调推进、相互带动,强化对美丽中国建设重大工程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支持。

(三十二)强化宣传推广。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学习宣传、制度创新、实践推广和国际传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全国生态日、环境日等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发布美丽中国建设白皮书。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十三)开展成效考核。开展美丽中国监测评价,实施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研究建立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办法,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考核工作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

来源:《人民日报》(20240112日第01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411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九)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

(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十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十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

(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十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五)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十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

(十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

(十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二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十一)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二十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二十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二十四)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简化的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激励。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二十六)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七)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八)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04日第01版)

 


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合肥召开

121日,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徽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省委常委,其他在职省级领导干部出席会议。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海泉主持会议,并代表省纪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要深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切实增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自觉。要深刻理解我们党“为什么能自我革命”,紧紧围绕“六个如何始终”,更加自觉把自我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信心决心。要深刻理解我们党“怎样推进自我革命”,准确把握“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韩俊指出,2023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转作风纠“四风”,坚定不移严肃惩治腐败,从严从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但也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韩俊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一要全面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强化党对反腐败斗争全过程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支持纪委监委发挥专责机关作用,有力有效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政治监督,加强巡视巡察。二要重拳出击深化反腐败斗争。盯住“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基建工程、招投标、城市绿化工程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惩治教育、医药、社会保障等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广度深度。三要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破坏营商环境、侵害企业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扎实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四要推动防治腐败常态化长效化。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提供监督管理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扎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从源头上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五要持之以恒净化优化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准确规范运用“四种形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韩俊强调,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树牢“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意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监督约束,坚决防治“灯下黑”,保持守纪如铁的自律定力,坚持原则、勇于亮剑,旗帜鲜明同一切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做政治过硬的模范、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

刘海泉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韩俊书记讲话要求,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省纪委委员,省直各单位、在肥高校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辖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省行政中心、省委党校和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会议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122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安徽大剧院隆重开幕。

上午830分,来自全省各界的省政协委员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陆续步入会场。

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副主席孙云飞、周喜安、郑宏、李和平、郑永飞、张祥安、陶仪声、马传喜,秘书长张岳峰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锦斌,省党政军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张西明、刘海泉、陈舜、张韵声、丁向群、费高云、张红文、刘国宾、史树合、陶明伦、何树山、王翠凤、杨光荣、刘明波、韩军、魏晓明、张曙光、钱三雄、任清华、单向前、孙勇、田云鹏、陈武、覃红武、潘建伟等。

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原主要负责人卢荣景、王金山、张宝顺、方兆祥、杨多良,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刘莉、肖超英、姚玉舟、夏涛、牛立文、孙丽芳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应出席委员737人,实到710人,符合规定人数。上午9时整,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是唐良智、孙云飞、周喜安、郑宏、李和平、郑永飞、张祥安、陶仪声、马传喜。孙云飞主持会议。

唐良智代表省政协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他指出,2023年,省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把牢履职方向、优化履职格局、增强履职能力、激发履职干劲、放大履职效应,新一届省政协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助推国家战略实施集智汇力,围绕服务安徽发展要事献计出力,围绕回应企业群众关切出招用力,围绕巩固团结奋斗局面凝心聚力,围绕发挥政协制度优势提能增力,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安徽精彩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唐良智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省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要求,锐意进取、敢作善为,携手并肩、奋楫向前,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建设水平,以高质量履职服务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以深化协同联动增强履职合力,以大团结大联合汇聚共识力量,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郑永飞代表省政协常务委员会作关于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一年来,省政协提案工作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完善“提精、立准、办实、督严、评优、讲好”六环工作法,政治站位有了新提升、建言献策取得新成效、协商民主实现新发展、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提案工作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格局。做好今年的提案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提案工作方向;聚焦中心大局,提升建言资政水平;深化提案协商,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为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上,5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吴成月委员代表省工商联,就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出建议;张友国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万瑞健委员围绕如何让安徽光储产业绽放新光彩建言献策;潘国林委员代表省政协环境资源界提出,“扬皖所长,打造五大能源资源基地”;袁维海委员聚焦“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起‘高峰’成‘高原’”发表见解。

住皖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特邀列席会议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代表,省政府参事代表等应邀参加开幕会。

来源:安徽日报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123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合肥隆重开幕。

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省人大代表,满怀豪情步入安徽大剧院,依法履行神圣职责,共同擘画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宏伟蓝图。

会场布置简朴、气氛热烈。主席台帷幕中央,10面鲜艳的红旗簇拥着庄严的国徽。二楼眺台上,悬挂着“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徽篇章”的巨幅标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应到代表724人,出席本次全体会议的代表707人,符合法定人数。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大会执行主席韩俊主持大会。

上午9时许,韩俊宣布,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高唱国歌,雄壮旋律响彻全场。

大会执行主席韩俊、刘国宾、陶明伦、何树山、王翠凤、杨光荣、刘明波、韩军、魏晓明、汪卫东、覃卫国、杜延安、杨军、史涤云、吴斌、张天培、樊勇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王清宪、唐良智、李锦斌、虞爱华、卢荣景、王金山、张宝顺、方兆祥、杨多良、刘海泉、陈舜、张韵声、丁向群、费高云、张红文、张曙光、钱三雄、任清华、单向前、孙勇、孙云飞、周喜安、郑宏、李和平、郑永飞、张祥安、陶仪声、马传喜、田云鹏、陈武、甘业元、韩筑春、姚允辉、沈素、宋国权、谢广祥、李明、沈强及主席团其他成员在大会主席台就座。

在热烈的掌声中,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2023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重点工作;三、大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王清宪在报告中说,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王清宪说,2023年,安徽把握经济恢复阶段性特征,打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组合拳,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积极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4.71万亿元,增长5.8%;粮食产量830.16亿斤,再创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 进出口总额增长7.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8%

王清宪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王清宪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16万元/人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9%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左右,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筑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向海而兴广阔空间;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王清宪强调,政府系统要深化自身改革,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提升专业化的素质本领,坚守清正为民的责任担当,尽心尽力服务群众、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王清宪最后强调,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开阔大道,安徽人民意气风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大会审查了安徽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安徽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列席本次全体会议的有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在皖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

来源:安徽日报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4日,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给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精神,全面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坚强领导下,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以谋划教育强省建设为牵引,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强化政治引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强化铸魂育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强化支撑引领,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公平优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不断破解。强化改革创新,教育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会议指出,全省教育系统要找准定位谋大局,坚定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的主攻方向。要拓宽视野格局,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握教育强省建设底层逻辑;要紧扣全省大局、突出核心功能、担当教育强省建设使命任务,把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作为硬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与“三地一区”和其他“六个强省”建设同频共振并实现赋能强基,塑造安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抓好统筹布局、紧扣总体要求、明确教育强省建设思路路径,抓紧构建“1份指导意见+1份规划纲要+N份分领域配套文件”政策体系,持之以恒地把发展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会议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教育强省建设指导意见的起步之年。全省教育系统要争先进位抓大事,确保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的顺利开局,要立足本位担大任,形成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的强大合力。要自觉落实省委提出的“忠专实”“勤正廉”要求,从“六破六立”入手,着力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着力增强攻坚克难本领、依法治教本领、应急处突本领,着力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民声呼应”机制、调度督导机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在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面貌、实现新作为。

会议部署了2024年全省教育系统重点工作。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是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是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深化“双一流”和高峰学科建设,推进“双特色”建设,有力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四是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着眼人口发展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五是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健全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六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构建高水平教师培训体系,加快教育人才高地建设,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会议强调,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维护教育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为重点,认真排查隐患,狠抓整改落实,切实做到立查立改、真抓真改,消除消防隐患和办学风险。

会上,合肥市教育局、阜阳市教育局、滁州市教体局、六安市教体局、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单位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委厅领导、二级巡视员,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在肥本科高校、厅属高职和中专学校有关主要负责同志,委厅机关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会议。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直属中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厅教宣中心、安徽教育网


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26日上午,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主题教育总结会议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奋力开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中央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杜家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中央第六巡回指导组副组长陈超英,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主题教育高度重视,亲自谋划部署、全程指导推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抓好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党组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目标任务,一体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从“六破六立”入手,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坚决,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丰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足,人心思进、奋勇争先的氛围更加浓厚,主题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取得明显成效。

韩俊指出,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全省党员干部政治得到历练、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作风得到改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主要是必须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必须动真碰硬解决问题,必须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要长期坚持好、运用好这些经验做法。

韩俊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切实把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民造福的硬招实招、推动发展的出色业绩。一要在以学铸魂上持续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持久学,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找指针、找方法、找答案。二要在以学增智上持续下功夫,围绕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善于用战略眼光抓创新、用改革和市场的办法解难题、用法治思维干工作、用底线意识防风险,着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三要在以学正风上持续下功夫,大兴勤政为民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健全“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常态化机制化落实现场办公制度,持续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基层工作做深入、做细致、做到位。四要在以学促干上持续下功夫,保持马上就办的状态,砥砺敢作善为的勇气,增强久久为功的韧劲,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杜家毫指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规定动作扎实,特色举措鲜明,思想引领紧跟核心、组织推动坚强有力、精准施策指导有方、刀刃向内务实有效、实干笃行奋发有为、践行宗旨群众有感,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有了新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新增强,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下一步,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学铸魂,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性教育,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见行;坚持以学增智,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强化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坚持以学正风,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经常性开展领导班子政治体检,扎实开展纪律教育,锲而不舍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学促干,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常态化开展突出问题整改整治,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扎实抓好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常态化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突出问题整治、整改任务落实。要抓好工作落实,扎实推进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省两会确定的任务落实落地,把主题教育焕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第六巡回指导组成员,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肥省属高校和省属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负责同志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辖市设分会场。

来源:安徽日报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26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及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省委书记韩俊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舜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孙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俊在批示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重大活动宣传浓墨重彩,文化传承发展开启新篇,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为安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的一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奋斗目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党组)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把方向、抓导向、强队伍,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焕发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陈舜要求,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系统性、时代性、原创性、世界性和引领性,切实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推进高扬思想旗帜和壮大主流舆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等重点工作任务,以更强政治自觉、更高工作效能、更实工作作风推进落实,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孙勇指出,要围绕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徽深厚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提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展陈水平,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以大黄山建设为重点,做优文旅产业,培育新型业态,创新传播营销,扩大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旅体验的获得感满意度。

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文旅厅主要负责同志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布置安排有关工作。各省辖市市委宣传部部长,省直各单位、各大学、省属各企业党委(党组)负责同志,省直宣传文化单位和中央驻皖新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来源:安徽日报


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26日,全省统战部长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任务。省委书记韩俊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西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俊在批示中指出,2023年,全省统战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时代要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新时代我省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安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的一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民主监督。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统战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抓好党外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提质增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扎实开展全省统一战线助力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系列行动。要强化实干担当,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以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推动全省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辖市市委统战部部长,省市有关单位和各大学、科研院所、省属企业党委(党组)负责同志,统战系统单位负责同志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安徽日报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召开

223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扎实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着力打造“忠专实”“勤正廉”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激励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省领导张韵声、张祥安出席会议。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向群主持会议,对做好今年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进行具体部署。

韩俊指出,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忠诚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推进人才兴皖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韩俊强调,要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突出抓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夯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根基。要坚持重实干重实绩,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常态化深入一线考察干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确保选出来的人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功能,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一把手”,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常态化实施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任职,扎实推进长三角干部人才交流,全面加强党员和公务员队伍建设。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突出抓好对“一把手”和年轻干部的监督,坚持不懈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健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探索行之有效的容错纠错办法,持续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生态。

韩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组织部门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重要指示,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始终做到最讲政治、最讲大局、最讲公道、最讲担当、最讲奉献、最讲规矩,当好“忠专实”“勤正廉”的表率。要恪守公道正派,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要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弘扬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清廉本色。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重视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丁向群指出,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升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效,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大力推进人才兴皖工程,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进行了书面交流和分组讨论。各省辖市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省直单位、省属高校、省属企业党组(党委)有关负责同志等共约230人参加会议。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韩俊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 大抓营商环境建设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强劲动能

2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部署要求,切实把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等各项工作做到位,在全省上下树立大抓营商环境建设的鲜明工作导向,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强劲动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宣读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全省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通报;省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韵声宣读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2023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的通报;省领导为受通报表扬的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和优秀单位、个人代表颁奖;合肥比亚迪汽车、中鼎控股、国仪量子技术等优秀民营企业,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董事长路强、老乡鸡餐饮创始人束从轩等优秀民营企业家,省委依法治省办、合肥市、天长市等优秀单位作交流发言。

韩俊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通报表扬的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和优秀单位、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全力建设“七个强省”,必须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不断开创营商环境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韩俊指出,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抓手。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把服务企业工作做精做细,让企业家暖心放心舒心,从内心深处为安徽的营商环境点赞,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安徽的金字招牌。一要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推动更多惠企政策资金“直通、直达、直享”,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二要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要素保障工作机制,谋划一批银企融资对接、银担全面合作等工作载体,优化规划许可办理和用地保障,超前对接项目用能用电需求,深化“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三要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改革,清理废除妨碍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重大工程、政府采购等领域,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四要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完善“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机制、“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警企恳谈会”制度等,高标准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五要打造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纵深推进信用安徽建设,健全政府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组织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监督,深化“优化网络营商环境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活动,凝聚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韩俊强调,安徽发展好,民营经济才会好;民营经济好,安徽会更好。要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一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中试熟化基地等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二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支持民营企业全方位嵌入安徽的产业布局,深度参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三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建设一批绿色工厂、零碳工厂、零碳产业园。四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开放发展,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帮助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支持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对接、民资与外资嫁接,让更多民营企业在全球市场搏击风浪、强筋壮骨、跃升蝶变。五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发展、健康成长,鼓励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胸怀“国之大者”,继续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韩俊强调,要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要坚持高位推进,把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季度工作“赛马”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民营企业家恳谈会等制度,用好“民声呼应”、“12345”营商环境监督分线等载体,不断拓展现场办公机制,做到问题在哪里、工作现场就在哪里、解决推动就在哪里。要强化改革攻坚,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用好案例工作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打破常规,义不逃责、事不避难,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要凝聚工作合力,讲好新时代徽商故事,加大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力度,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深入高效抓好会议精神的落地落实。要拉高标杆狠抓一流营商环境创建,对标沪苏浙提出新一轮提升举措,完善省市县常态化为企服务机制,高水平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要实化举措确保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提升金融、土地等要素对接平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健全机制推动任务高效落实,推动惠企政策集成创新、快捷直达和精准滴灌,更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意创造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前,韩俊、王清宪等省领导与受通报表扬的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个人合影留念。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省辖市委书记,省直各单位、在肥中央驻皖单位、高校和省属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单位干部职工代表,部分省级商协会代表等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226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把创新旗帜举得更高,把创新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坚决扛起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更加强劲动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宣读了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突出的市县、园区、企业、科研机构进行表扬的通报;省领导为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匡光力、宛晓春等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合肥市、芜湖高新区、省新能源汽车集成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作了交流发言。

韩俊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受表扬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对我省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赋予重大使命、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把科技强省作为“七个强省”建设的首位目标,以超常规举措大抓科技创新,奋力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全力强化高水平人才支撑,我省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快速壮大,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起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安徽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韩俊强调,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建设科技强省的责任感使命感,让科技创新成为安徽厚积薄发最坚实的底座、动能强劲最有力的支撑、大有可为最可靠的保障,更好发挥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要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上聚力突破。全力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全面加强高校科技力量建设,构建起“国字号”牵引带动、“省梯队”跟进联动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勇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尖兵。二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聚力突破。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解卡”行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数智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聚力突破。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扩面提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建强高水平科技企业队伍。四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在打造全域创新格局上聚力突破。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增强合肥的辐射带动力,发挥芜湖、蚌埠“两翼”作用,强化多点支撑,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培育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市、创新县、创新园区。五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在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上聚力突破。与时俱进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和抓手载体,深入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健全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定向招引机制,实施江淮战略帅才计划,持续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全力服务人才在皖发展,推深做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研经费“包干制”、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六要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上聚力突破。加快重塑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健全季度“赛马”和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抓实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教育,讲好安徽创新创造故事,让科技元素在江淮大地无处不在。

韩俊强调,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创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投身“三地一区”和“七个强省”建设,潜心钻研、探索科技前沿,迎难而上、攻克技术难关,学以致用、推动成果转化,在科技报国、科技强省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关心爱护科技工作者,主动靠前为他们排忧解难、松绑减负,理直气壮地让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生活愉快、创新愉快。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要建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建立完善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要压实工作责任,抓好重点任务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加强工作推进情况的督查调度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奋力把我省科技创新优势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会前,韩俊、王清宪等省领导与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合影。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省委各部委、省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肥有关中央驻皖单位党组(党委),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和科技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